小学音乐欣赏有效性教学策略的研究
(课题方案)
金坛市河滨小学 李云波
一、概念界定
本课题的核心概念有两个:音乐欣赏教学,有效性教学策略。
1.音乐欣赏教学:20世纪中期国外产生了许多新的音乐教学法和音乐教育体系,并在世界各国的音乐教学实践中广泛实践和应用。美国音乐教育者全国大会于1974年制定(1986年修订再版)的《学校音乐方案:描述和标准》(The school music program:Description and standards)(MENC,1986)。这套标准几乎覆盖了学校音乐教育方案中除具体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以外的所有方面。此标准中规定的音乐欣赏教学“成就标准”为:小学阶段,听音乐时,用身体动作的反应或节奏乐器表现出对节奏的理解;听认一些常见的正规管弦乐作品和声乐作品;使用正确的术语来讨论作品的特征;用学生自己的词汇讨论音乐作品的质量;通过唱奏参与音乐;喜爱听各种类型的音乐;讨论并阐述对艺术作品的个人见解等。
国内音乐教育和教学的研究起步较晚,中小学音乐欣赏教学的研究一类是以音乐教育研究的组成部分包含在各类音乐教育和教学的研究成果中,另一类是专题研究。
2.有效性教学策略
“有效教学”主要指在一定的教学投入内(时间、精力、努力),通过教师的教学,学生所获得的具体的进步和发展,带来最好教学效果的教学,是卓有成效的教学。学生的进步和发展是衡量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唯一尺度。所谓 "策略",就是指教师为实现教学目标或教学意图而采用的一系列具体的问题解决行为方式。有效教学需要教师掌握有关的策略性的知识,以便于自己面对具体的情景作出决策。
二、研究背景
1.国内外相关研究领域现状述评
国外研究情况:美国音乐教育者全国大会于1974年制定(1986年修订再版)的《学校音乐方案:描述和标准》(The school music program:Description and standards)(MENC,1986)。这套标准几乎覆盖了学校音乐教育方案中除具体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以外的所有方面。
1993年,美国政府宣布了《2000年目标:美国教育法》(Goals 2000:Education America Art), 由此产生了新的音乐教育国家标准,即《艺术教育国家标准》(National Standards for Arts Education)(MENC,1994)。此标准中规定的音乐欣赏教学“成就标准”为:幼儿园至4年级,学生能够注意并积极地参与各种长度和难度适宜的音乐的听赏活动;通过对所听音乐的描述和答问,表现出他们的音乐感知;在音乐听赏过程中,通过身体运动,对显著的音乐特征或特定的音乐发展变化作出反应;在反复听赏后,对某一作品中音乐诸要素的关系形成更完整的感知,并具备表达出这种感知的能力;运用学生的听赏技能,改善他们独自和集体音乐活动的准确性和表现力等。
国内研究情况:国内音乐教育和教学的研究起步较晚,中小学音乐欣赏教学的研究一类是以音乐教育研究的组成部分包含在各类音乐教育和教学的研究成果中,另一类是专题研究。 对目前研究的述评:1.传统观念影响,很多音乐教师认为世界名曲对小学生太复杂太深奥,学生听不懂,也不感兴趣,音乐教学只要把歌唱好就好了。尚未认识到欣赏教学在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对于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和良好品格修养方面的重要作用。
2.教学改革缺少新的欣赏教学策略和方法。老师认为,音乐欣赏课难度大,备课时间花得多,有的资料又很难收集,课堂还是易出“乱”。学生习惯差,师生互动难,教师讲解得口干舌燥,学生听得云里雾里。更有甚者,为了完成教学任务,上课时把音乐一播放便万事大吉了,不管学生反映如何,更不用提课堂效果怎样了。
三、研究目标与研究价值
(一)研究目标
1.养成学生良好的音乐听赏习惯,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表现能力。
2.探索出适合各年级段学生年龄认知特点的欣赏教学策略,提升音乐课堂效率。
3.通过预设有效的音乐活动(有效的教学目标,教学方法与学法,有效地评价活动)等实现欣赏教学的有效性,使学生能积极主动地成为音乐学习的参与者,创造者。
4.通过各年级段欣赏课例的收集,做好不同风格音乐欣赏方法的鉴别,完成资料整理。
(二)研究价值:通过音乐欣赏课堂有效性教学策略的研究,探究如何促进学生有效地对教学信息进行加工与重组,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建构? 从感性和理性的层面上,探索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有效性欣赏的教学策略。
四、研究内容
以苏教版小学音乐欣赏课例为载体,探索出灵活高效的音乐欣赏教学策略。具体表现为:
(一)对现阶段小学音乐欣赏教学情况的调查分析(包括教师、学生两方面)。
(二)小学音乐欣赏教学的策略研究。
(三)优化小学音乐欣赏教学的对策研究。
(四)对小学音乐欣赏教学评价策略的研究。
(五)小学音乐欣赏教学体系建构的研究。
五、研究方法
本课题研究主要采用行动研究法、调查法、经验总结法、文献法、个案研究法等方法进行。
(一)行动研究法:通过专家引领—同伴互助—课例诊断—反思总结—再实践研究的流程开展科研活动。力求用最新教育理论,解决有效性欣赏教学中出现的新问题,边实践边总结边研究,及时反馈、修订行动方案,在行动中研究,在研究中行动,不断优化课堂教学方法。这是本课堂的主要研究方法。
(二)文献研究法:研究新的教育理论和教改发展动态,借鉴已有的理论成果,支撑和构建本课题的理论框架和方法论,转变教育理想。
(三)调查研究法:
1.调查教师的心理状况、现有理想和学生心理,发现问题;
2.调查、总结、推广教师在有效性欣赏教学方面创造的成功的新经验、新方法;
3.调查有效性欣赏教学实施后的学生个性状况,为个性化教育提供实例依据,并反馈、调整。
(四)个案研究法:通过对一些成功教学课例的研究,吸收有效性欣赏教学设计的成功经验,总结有效性教学设计及教学实施的规律。
六、研究组织
河滨小学是常州市艺术特色学校。学校支持创新的课题研究,鼓励教师自发学习和课题研究,建立以教科研为主要目标的潜力团队,主持人和陈瑜华老师均为学校教科研潜力团队成员,张华和王虹华老师为市音乐中心组成员。所有组员都积极参与到新课改理论学习和交流活动。从文献研究、调查研究入手,整体思考研究内容,分工落实研究任务,逐步达成研究目标,边研究边总结,边总结边修正,由课题组成员及时把成功经验推广,带动更多的音乐教师共同发展,追求音乐欣赏课堂教学的高效。
七、研究过程
1.课题研究准备阶段,理论学习,核心成员撰写课题方案,对我校音乐课欣赏教学进行调查研究,完成课题研究准备工作。(2013年2月——2013年6月)
2.制定研究方案,邀请市区专家对课题方案进行论证,同时进行理论学习,初步探索:分成低年级段,中年级段、五年级和六年级进行教学实验,形成实验论文. (2013年6月——2013年12月)
3.六位成员分别对各年级段实验对象进行教学实践研究,实施研究方案,形成案例集,论文集《让孩子静听花开的声音》,中期评估报告,课题研究论文。(2013年1月——2015年10月)
4.结题总结阶段,整理课题资料,撰写最终成果论文,做好课题的申请准备,申请结题和研究成果的鉴定。(2015年——2016年2月)
八、研究成员及分工
姓 名 |
专业技术职 称 |
工作单位 |
研究专长 |
在课题组中的分工情况 |
李云波 |
小学高级 |
金坛市河滨小学 |
教学实践 |
课题的具体实施 |
王虹华 |
中学高级 |
金坛市河滨小学 |
教学研究 |
组织与管理 |
张 华 |
中学高级 |
金坛市河滨小学 |
教学研究 |
理论学习资料的收集与整理 |
陈瑜华 |
小学高级 |
金坛市河滨小学 |
教学实践 |
课题研究成果的撰写与整理 |
顾丽华 |
中学高级 |
金坛市河滨小学 |
教学研究 |
图片的收集和整理 |
王迎春 |
中学高级 |
金坛市河滨小学 |
教学研究 |
理论学习资料的收集与整理 |
|
|
|
|
|
九、成果形式
1.撰写课题研究专题论文至少2篇,并能发表或获奖。
2.“小学音乐欣赏有效性教学策略的研究”案例集(1份)。
3.课题研究结题鉴定报告(1份)。
4.编撰成果集:《让学生静听花开的声音》(1份)
|